[vc_row type="in_container" full_screen_row_position="middle" scene_position="center" text_color="dark" text_align="left" overlay_strength="0.3" shape_divider_position="bottom"][vc_column column_padding="no-extra-padding" column_padding_position="all" background_color_opacity="1" background_hover_color_opacity="1" column_link_target="_self" column_shadow="none" column_border_radius="none" width="1/1" tablet_width_inherit="default" tablet_text_alignment="default" phone_text_alignment="default" column_border_width="none" column_border_style="solid"][vc_column_text]
[/vc_column_text][divider line_type="No Line" custom_height="20"][nectar_single_testimonial testimonial_style="small_modern" color="Extra-Color-3" quote="格雷厄姆定义的防御型投资者是拥有以下特性的:避免重大损失和重大亏损,不需要经常分析决策,省心省力,省时省事。"][vc_column_text]格雷厄姆的“成本平均法”,满足了防御型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。
格雷厄姆定义的成本平均法,即每月或每季度投人同等数额的资金来购买股票,也可称之为定期定额投资法。采用这种方法,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低迷时买到比市场高位时更多的股票;而且,还有可能为自己所持股份最终获得满意的总体价格。这种成本平均法,可以有效防止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大量买入股票。
严格地说,这是所谓的“程式投资” ,这种更一般方法的应用。主要是建议投资者将其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限制在25%-75%间,并根据股市的动向进行反向操作,这种策略正是“程式投资”原理的体现。
用平均成本法投资股票是否可行?
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中给我们还原了几十年前的用平均成本法投资股票的研究实验情况:一位叫露西尔·汤姆林森( Lucile Tomlinson )的女士对这种程式化投资法进行了全面研究。
这其中有两点顾虑
成本平均法,在格雷厄姆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一书中,也称之为“美元成本平均法”,用人民币投资,也应该称之为“人民币成本平均法”,称呼不同,内在性质相同,我们可以简称“成本平均法”,它是格雷厄姆推荐给防御型投资者的一种投资方法。
她以构成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为样本,计算了美元成本平均法的效果。她的检测覆盖了23个十年期:头一个十年截止于1929年,最后一个十年截止于1952年。每一项检测都给出了期末或此后5年的利润情况。第23个购买期末的平均利润达21.5%——股息不包括在内。其中有些时期,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会出现明显下降。 这个实验最终的结论: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,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;迄今为止,尚无任何可与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。虽然有结论在,但是还是会有许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质疑:此法虽然言之有理,但实际上却很不现实,因为能够在连续20年内,每月拿出同样数额资金来购买股票的人实在少之又少。
